气压、湿度、氧气不一样,味觉不一样?
味觉,不只是舌头
舌头上面的味蕾,对我们品尝味道来说非常重要,可以分辨出酸,甜,苦,咸,鲜这些味道,不过鼻子闻到的气味,对我们最后感受到的味道影响很大,感冒鼻塞的时候,吃什么东西都是一个味,就是这个原因,而且随着年龄增长,味蕾的数量会削减,对味道的敏感程度也会减小,这也是频繁发生的情况。
展开剩余81%高海拔,味觉的“三重打击”
高海拔环境下,多重因素共同导致味觉与嗅觉功能减退
气压低了,味蕾有点懵
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气压,海拔越高,气压越低,有研究表明,这种情况会致使味蕾的毛细血管发生膨胀,从而影响其敏感性,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曾经做过相关研究,识别在高空环境下,人们对于咸味和甜味的感知能力可能会下降大约30%左右,设想一下,平常感觉味道正好的菜肴,在飞机上品尝时,会感觉比原来淡了三分之一左右。
气压降低可导致鼻腔黏膜肿胀,类似感冒症状,表现为鼻塞、嗅觉减退,从而显著影响食物风味感知
空气干了,味道“跑”不出来
高处常常十分干燥,机舱里的湿度,听说比沙漠更低,嘴和鼻子都是干干的,味觉和嗅觉的正常作用就会受到影响,食物里的味道分子,也要一定的湿度才可以更好地让出,被我们察觉到,太干,它们就受困在食物里,我们吃起来当然就没什么味道。
氧气少了,味蕾也“缺氧”
高海拔地区空气里含氧量低,味觉也会受到影响,处于缺氧状态时,味蕾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可能减慢,使得它们对于味道的感受能力下降,人一旦缺氧便没有精神,味蕾也是如此,缺乏活力。
还有噪音,也来凑热闹
乘坐飞机时,机舱内噪声很大,有研究表明,噪声会影响人们对味道的感受,会使人对甜味变得迟钝,而对鲜味则更为敏锐,飞机发放餐食时常常很嘈杂,这就使得食物显得没那么可口。
具体尝起来,有什么不一样?
在高海拔地区,人对咸味和甜味的感觉有所减弱,差不多要低个两到三成左右,飞机餐想要让人吃出味道来,常常就会把饭菜做的比陆地上的食物更咸一点或者更甜一些。
那些本身靠香味来优化味道的菜,香料放得多的,受到的影响会更大,由于嗅觉不太好,有些人连口味都会改变,以前不想吃的东西,到了高海拔地区也许就想吃,个人之间的差别很大,有些人没什么感觉,有些人却觉得难以咽下。
为什么会这样?身体的反应
高海拔对味觉的影响:
味蕾功能下降: 低气压导致其肿胀变形,缺氧使其代谢减缓
嗅觉受限: 鼻腔黏膜肿胀干燥致嗅觉丧失
气味分子活性受气压影响:气压低时,食物中气味分子不易释放并被感知
口腔干燥: 味觉分子难以接触味蕾
这些并非无端猜测,许多研究均已证实,德国一项研究表明,甜味咸味感知下降30%,2010年另一项研究得出的数据与之相近,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亦表明噪音产生的影响。
飞机餐
航空公司做飞机餐时要考虑这些情况,飞机餐一般调味较重,特别是咸味和甜味,还要设法让食物香味更浓烈一些,因为在空中过分复杂的调味也许难以品尝出来,因而飞机餐往往口味较为直接而浓烈。
高海拔活动,吃的也得讲究
去高海拔地区徒步登山时,选择食物很有讲究,口味稍重些的食物会让人觉得更好吃,高热量食物也非常关键,毕竟高海拔地区人体消耗较大,另外还要挑选好于保存的食物。
实际上,这种感受感冒时就出现过,鼻子堵塞嘴巴干燥,吃什么东西都没有滋味,潜水过程当中,压力改变同样会作适用味觉,食物温度偏高或者过低,口感都会产生差异,大约30摄氏度的食物,味觉最为敏锐。
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者
以前那些探险家、 登山者们老早就察觉到,在高山上吃东西会变味,攀登者说,吃的东西没有味道,特别是甜点和咸味食物。
不同地方的人,各自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,喜马拉雅山区的居民,譬如夏尔巴人,他们的传统食物,酥油茶,糌粑,口味偏重,藏餐中使用很多香料,目的是在高海拔环境下增添更多风味。
发布于:贵州省